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19年)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结合“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理念,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以天津市一流专业、应用型专业、品牌专业建设建设为基点,充分发挥多学科性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落实“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艺术与科学结合为特色”的理念,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高度融合”。
本中心目前主要承担我校设计学科产品设计、动画、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表演等7个本科专业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辐射全校10个本科专业,一年服务学生数超过2000人,承担实验课程23门,开设实验项目73项,对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实训和实验场地周一至周五均对学生开放。随着中心教学内涵不断拓展,不断增设创新性实训和实验项目,2019年接纳学生实验、实践人时数达到6万人次。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2019年以来,本中心在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体制以及设备与环境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升,通过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性设计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能够为相关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也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2019年中心继续以“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以“多类型、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式”为特征、贯穿本科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科技创新制作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让想法变成现实的地方。在2019天津市“追梦新时代,奋斗新天津”大学生公益广告设计大赛中,我校共计38份作品进入决赛,其中本中心有9名同学共计21份作品获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垃圾分类——城市新时尚》, 《you are not alone》三件作品斩获理想信念教育、垃圾分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三个平面类一等奖;主办了“津盟杯”天津市家具设计大赛,我院提交参赛作品9份,其中2人获得大赛入围奖,一人获得最佳人气奖,一人获得最佳功能设计奖;毕业设计作品参加2019“京津冀”高校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联展,设计作品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8项,优秀指导教师奖5项;组织学生参加2019“泰达杯”全球青年创意设计大赛,共获得产品设计类组铜奖两项;在“中国家用电器用户体验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一名;在“2019龙腾精英中国职业模特大赛.粤港澳决赛”中我院表演专业黄莎茜同学获得冠军;“中饮协-康师傅&战马杯”天津市大学生饮料创新大赛报名14项,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互联网+1项获得校级一等奖,入围市赛。这些赛事获奖起到了宣传科大,集中展示教学成果的目的。支持大创项目国家级2项,校级4项,支持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
学院2019届毕业生的非遗主题毕业作品参加了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的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视觉传达专业韩雷同学的作品被非遗传承人采纳应用,有效提升了天津非遗的品牌形象,促进了天津非遗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文旅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等领导在天津非遗中心主任的杨文陪同下参观了我院师生的设计作品,并给与充分肯定。陈浙闽部长表示,希望学校进一步拓展渠道加强学研合作,引入社会投资,将设计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具体实效。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已初步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术过硬、实验教学水平高并能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实验教学队伍,为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心队伍现有53人,其中专职教师33人。专职教师中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及以下职称比例为11:14:8,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比重为76%;博士、硕士、学士及以下比例4:16:12:1,中心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超过60%。师资队伍中拥有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资助计划3人,骨干人才资助计划7人;天津市“青年后备人才”3人。拥有第六批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1人,天津市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
中心本着“总量适应、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师德为先”的指导思想,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人才引进办法,加大引进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和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努力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2019年中心积极引进高质量人才,全年共引进教学科研岗2人,专业技术人员1人。支持1名教师赴英国研修,1人访学归国后举办青年学者论坛,大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2019年中心聘请相关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人员指导学生实践6人次。中心还不断完善激励与管理机制,大力支持教师的进修与培训:选派一名教师参加了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2019年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专业分会教育论坛。支持中心教师参加科研培训5人次,多名教师参加全国各高校举办的学术会议等。
中心抓业务的同时,也注重加强纪律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践行“两个坚决维护”,严格执行“五个必须”,坚决杜绝“七个有之”问题。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实效,真正提高党员的“四个意识”,做到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2019年7月院党委组织中心党员教工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锤炼党性思维,提高思想觉悟,树牢宗旨信念。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2019年度有二个省部级教学改革立项:《基于‘2035中国制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发展的研究》;《高等教育院校艺术类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在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二个项目进展正常。
1.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成功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专业。七门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王艺湘老师的《广告策略与创意设计》线下(课程思政)课程被推荐申报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纪向宏老师的《包装设计》线下课程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心教师出版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慕课课程“时尚流行文化解读”,已经建设完成并已实施了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2.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陈渊、孙豫老师的《中国画基础》视频课参加教育部“传承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色,推进其他在线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参加“从慕课到金课”专题讲座培训。
3.开展多场学术讲座。学院举办“融合•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设计系列学术讲座周,和英国创意大学史蒂法纳•沃勒教授的“与众不同的创意商业”讲座。讲座的举办不仅将国际国内外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带给全院师生,而且让我们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和动态,更新和构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4.组织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李洁菲获得二等奖,王雁飞获得三等奖,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本中心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科研培训、开展各级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2019年中心共承担项目11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1项,横向项目10项。到款经费共计62.185万,其中纵向经费12.3万,横向经费49.885万。
许烨鸣老师的国画作品《绿水青山入画图》入选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公共艺术专业赵铁丰老师指导2018届和2019届毕业设计三组纤维艺术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天津展区展览;教师参展参赛各类获奖4项。成功举办科研能力提升讲座13场,对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张琲教授承担的天津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天津市农业品牌规划、设计及推广》顺利通过了结题验收。项目成果之一“天农尚品”品牌及农产品包装设计参加了2019年津洽会,展出的成果中有十项得到了应用,助推了天津农副产品的品牌文化发展,得到了天津市李树起副市长和农业农村委领导的好评。项目成果之一—天津农业品牌“津农精品”的标志,被天津市政府采纳并借“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之际,向社会推介,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天津农业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塑强天津市农业品牌整体形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对天津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合作,承担了56项市级非遗项目的调研工作。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2019 年中心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平台的资源优势,对中心网站进行了迁移重建,网址为: http://yssfzx.tust.edu.cn,有专职人员负责网站运行和技术维护,及时更新实验室资源信息,实现教学和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查看各种通知和公示,了解教师教研成果,查阅各专业的实验课程大纲,实验课程视频,学生实践作品等信息。实验设备管理、耗材均由学校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申请、处理。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化、信息化。
实验中心网站链接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网站与学院主页有链接,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的链接,随时欣赏学院优秀作品案例,还可以连接其他院校的主页以及媒体,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在线等网站,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促进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效率。
目前中心依据学校整体建设要求,积极启动学校建立的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安全检查、安全教育与考试等平台。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开放运行
实验教学中心对外开放分课程开放和科研两种形式,供学生完成中心规定项目和实验室开放项目。2019年度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项目,其中16名学生获得各种奖项31项;支持纵向科研项目开展相关研究共计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支持横向项目开展相关研究10项。中心向社会各界开放,参观学习及培训。多次接受社会参观 。
2.安全运行
按照学校统一管理,学院成立了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实验室安全工作组,实验室责任人。学院党政一把手与学校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学院领导与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任课教师和学生与实验室责任人签订安全承诺书。安全责任体系完备。
中心积极开展广泛的师生安全教育和实验员安全培训,按照学校要求,开展落实实验室准入制度。2019年在学院面对全体研究生开展实验室相关使用培训一次;在中心实验室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及火灾疏散演练一次;全体大一新生集中学习实验室管理处下发的相关制度条例和安全管理手册。
中心还定期检查设备完好情况,确保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定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检查与总结活动。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有相应的应急设施和措施。2019年度,本中心教学实验室在教学实验运行中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2019年10月,学院承办由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的,天津市设计学学会、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创新设计大会天津峰会”,邀请到闻邦椿、徐志磊、顾国彪院士参会并做主题演讲。11月承办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2019)学术年会”邀请京津冀多位专家讲学。以此为契机,锻炼了队伍,加强对外联系交流,加强校企联系,搭建平台,浓厚了学术氛围,师生广泛受益,影响广泛,成效显著。
中心不但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实验教学任务,还积极发挥市级示范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院依托生态城成功申报实践育人基地和项目,深入开展“手绘美丽生态城”“小小艺术家”等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学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服务。成功开展“创新生态观,智慧清道夫”系列科普活动周,本项目在设计制作完产品后,在滨海新区第二大街MSD、中新生态城、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和河西校区、津南区小汀村社区幼儿园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六个地方,涉及居民社区、高校、幼儿园三个典型位置进行活动。目前已经影响12000人以上对环保现状反思并对新垃圾处理方式引起关注,同时在过程中进行1000份问卷调查,进一步为该项目的延续性活动做准备,并受到多家媒体报道(以下是今晚报等主要媒体发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