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成果

中心的教师通过教研项目促进实验课程建设,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详细...

科研成果

“中心”的专职和兼职实验教师多为各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科研骨干,他们不仅承担有实验教学任务还主持和承担有各类科研项目。  详细...

艺术设计学院教学经验谈

日期: 2020-04-22 | 来源: | 作者: | 阅读次数:

室外春意满中华,线上写生艺情浓

                                   ——艺术设计学院基础部写生实践课程总结汇报


       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季,学生们尚未返校,艺术学院门前的玉兰安静的开放着。一年一度的基础部春季写生课程如期而至,2019级全体大一学生在基础部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下稳步进行,师生们齐心合力,终于共同圆满完成了这个特殊的写生实践课程。

       写生课程和其它专业课程以及理论基础课程是不同的,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尤其是老师们要在线上对学生们进行实践课程的讲解和辅导,更显示出课程的挑战性及难度。在尚未开课的一个月前,基础部在纪向宏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教学研讨。作为实践课程,老师们如何调整授课计划和方案?教学中如何监督学生和保证教学质量?疫区或者偏远地区的学生如何获得绘画材料按时完成课程?这些难题都一一摆在老师们的面前。虽然老师们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在会议中持有不同的教学意见,但是最终老师们还是根据课程教学情况、学生居家学习情况等一一达成了共识,积极响应教育部及天津教委有关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文件精神,决定采取线上写生授课方式。

       于是老师们开始重新制定新的教学教学计划,组织安排学生们购置、准备画具,逐一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模拟和尝试不同授课平台、制作授课资料,多次进行演练,力求在开课前充分排除线上授课的困难,争取达到甚至高于预计的教学效果。

其中担任此次课程最年长的刘清世老师不仅通过多次线上实验,克服了软件操作的诸多困难,在此次课程中还不乏创意十足,使学生们完全感受不到师生之间的距离和代沟。刘老师指导学生们在身边的小情小景中找到灵感,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完成对景写生,学生们也通过写生课程,从自己的眼中看到了家乡的美,以绚丽的画笔描绘了爱家的情。

       许烨鸣老师在课前做了很认真的授课课件和手写表格,为了保证线上授课的有序进行,许老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由于不能手把手进行演示和指导,这次特殊的线上写生课,甚至比传统的写生课程多了更多的工作量和复杂的备课内容。

       秦宁老师在课后总结里写道:“线上写生,别样课堂:疫情下的风景线!现代科技与艺术实践的连线,给了艺术教学全新的体验。中国现代化的科技发展与艺术的个性化教育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停学不停课,课结线不断!”

       艺术学院基础部在教学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团队授课”。这次课程中,共有5位老师分别组成两组团队,采用组队形式进行线上授课,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体验。陈渊、孙豫两位老师作为近二十年的教学搭档,在这次疫情中显得格外默契。他们一如既往阳光热情的形象和充满文化感与亲和力的授课风格颠覆了学生们心中“老师”严肃刻板的印象,在他们的课堂中,没有代沟和不理解,更没有沟通的障碍。无论是各自居家授课,还是在一起进行视频演示授课,他们将平时的教学方法升华成更新颖的团队合作形式。他们在课前共同备课,课程中取长补短,课后第一时间总结问题,研究方案,分别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将课程随堂录音录像,方便在教学直播中出现网络意外的学生课后补充学习。同时,两位老师不仅时时刻刻关心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进展,更无微不至地关注学生在疫情中的心理变化,两位“大家长”以满满的正能量在网络两端引领着学生们以积极热忱的心体会艺术、表达心灵。


(图6学生对线上写生课程评价)

       2020年这门特殊的线上写生课如今已接近尾声,在教学工作中,尽管老师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难以预计的困难,但更有很多的感动与不同于传统课程的特殊体验成为师生们永远的美好回忆。此时此刻,中华大地已迎来了春季和花开,身处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同一时间、同一频率连线着基础部的诸位老师。每一张写生作品,都融入着基础部教师们的辛勤汗水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期待返校的日子早日到来,也期待这次特殊的写生作业展能够尽早拉开帷幕。

(图7学生写生课程绘画现场)